close

  高考改革的話題近日在中國社會持續延燒。繼“英語擬實行社會化考試”之後,全國31個省份新近正式出台新調整的高考加分照顧政策:多地奧賽獲獎者被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單,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獎勵加20分。“品德加分”,立即引發熱議。
  高考新政剔除奧數品德加分
  高考被稱為“中國第一考”,儘管近年來報考人數有所下降,但每年仍有900多萬考生走進考場。由於是“千萬人走獨木橋”,往往1分之差,就會改變很多考生的命運。
  高考加分政策實施的初衷恰恰是彌補分數這一單一錄取標準的不足。但近年來,這一制度在推行過程中卻出現加分項目泛濫、弄虛作假等問題,使其公平性受到公眾質疑。
  盤點中國31個省區市新一輪高考加分項目調整方案可以看到,多個省份將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者等剔出加分名單,但引人註目的是,有13個省份的高考加分項目中明確提及“思想品德”和“見義勇為”,一些地區甚至可以加20分之多。
  以北京為例,今年開始增加“品德加分”: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進事跡、對社會有較大影響的應屆畢業生(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區、縣級見義勇為榮譽稱號的考生列入此項),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向學校提供檔案。
  方式方法北京:學校推薦市教委核准
  輿論普遍將此解讀為“高考新政”,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記者解釋說,這一輪高考加分項目調整,其實是各地對教育部等部門2010年發佈的《關於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和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具體執行,並無太多新意。
  該通知要求,從2014年起,開始調整高考加分項目,力圖治理加分泛濫和加分腐敗現象。
  據瞭解,北京本次調整加分政策的思路是“減少項目、縮小範圍、降低分數、透明公開”。根據該市《高考加分政策及資格審核要求》,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進事跡、對社會有較大影響的考生須經有關中學推薦,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試委員會批准。
  各界反應家長期盼“操作公平”專家建議慎重執行
  儘管“品德加分”會層層把關,但高考改革事關教育公平,一舉一動牽動各界神經。因此,該消息一經披露,還是引起一些教育界人士和家長對於“操作能否公平”的擔憂:“品德加分”如何認定?有哪些實施細則?會不會給權力尋租提供新的空間?
  北京的家長一方面認為“品德加分”有積極意義,是對“品學兼優”這一價值導向的強調;但另一方面,家長又期盼“操作公平”。
  北京市海澱區一位家長說,一說到推優加分,一些學生馬上就“成熟”起來了,搞小圈子、收買、恐嚇……讓人瞠目結舌。如果給一個大家公認品德不怎麼樣的孩子加分,等於在告訴其他孩子,品德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操作游戲規則,效果適得其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品德加20分,沒有專業的認定程序,可能存在運作空間。即便是公開透明,因為思想品德缺乏客觀判斷依據,需要長時間觀察,也很難做到評判公正。
  “將見義勇為計入加分,會不會出現為了這個功利的目標‘做局’的情況?”儲朝暉說,“讓行政權力簡單制定或者實施‘品德加分’存在風險,甚至可能影響到一代人品德的養成,需要慎重執行。”
  安全教育被中國很多家長視為優先的選項,因此,很多教育界人士和家長也憂心“見義勇為”的加分會對一些學生產生誤導,畢竟考生大多數是未成年人。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也建議慎重執行。
  深度評論“高考新政”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高考在中國人才選拔方面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一考定終身”、“唯分數論”也時常遭受批評。近年來,高考改革有加速進行的趨勢,高校自主招生、異地高考、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等舉措陸續推出。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這為高考改革描繪了“路線圖”。
  對於這次高考加分項目調整,熊丙奇肯定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同時表示,高考加分已經從當初為校正單一的分數評價的初衷,逐漸演變為“加分教育”和“加分腐敗”,以至於國家要明確提出清理高考加分項目。但是,如果只清理高考加分,而不進行高考改革,這樣的治理並不能徹底消除加分腐敗問題,也對引導學生髮展個性、特長不利。真正的“高考新政”,應該是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新華社  (原標題:“品德加分”多地“高考新政”引熱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qfciwkn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