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陝北新華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廣播播音機房
  原標題:河北涉縣尋根之旅--不過度依賴紅色旅游,涉縣沙河村老區人民喜迎綠色新生活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郭婧 攝影郭婧 劉娜)河北省涉縣沙河村坐落在太行山東麓,地勢高低起伏,利於隱蔽撤退.1947年,黨中央決定將陝北新華廣播電臺設置於此,通過無線電向全國人民傳遞正義鬥爭的真實情況.同年9月11日,陝北新華廣播電臺英語廣播開始播音,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廣播由此誕生.
  新中國成立65年來,這裡的人民一直秉承著革命老區朴素的生活傳統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在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也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出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不同於延安,遵義等其他革命老區,沙河村並沒有依賴於紅色旅游產業,而是著重發展農業和運輸業.沙河村所屬的西戌鎮鎮長王利強介紹了村子的主要收入來源.
  王利強:"一個是農業產業,就是種核桃樹,花椒樹.再一個是出去打工.第三塊是運輸.主要就是這三塊."
  外出務工給村裡人帶來不錯的收入,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這個有1100戶的村子里,有超過一半的住戶蓋起了小洋樓.外出務工,村民們並沒有依賴政府的介紹和對口建設,而是自己尋找機會.60歲的村民牛元坡介紹道:
  "咱們這搞運輸,特別是大車的特別多.都到新疆去了,各戶自己去的.(那邊)搞運輸要比內地掙錢多.這個村到那的有400到500口人,占了一條街,有6,70輛大車."
  增加收入的同時,村民們也不忘響應政府建設優美環境的號召,在鄉鎮政府的帶領下採取了各種節能減排措施.在河北這個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沙河村卻是藍天白雲和滿眼的綠色.
  涉縣環保局局長馬彥海表示,自2013年至今,涉縣在節能環保上投入達4.5億.這不僅包括大型電力化肥工廠脫硫脫硝等項目,也包括村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鎮長王利強介紹了沙河村村民的具體環保措施:"政府有引導.你像太陽能熱水器,政府給一部分補貼,然後他掏3,400塊錢.咱們有一項工程就是太陽能的一種(補貼)."
  每戶裝一個太陽能熱水器,就可以保證日常洗澡,做飯等基本用水.多數居民也不再燒煤取暖,而是使用煤氣罐燒電熱爐.西戌鎮宣傳部部長段翠梅說,除了太陽能熱水器,新建的房屋都安裝了沼氣池,直接連接廁所和廚房,大概三分之二的住戶都使用沼氣做飯.
  段翠梅:"廁所排泄的廢物經過發酵產生沼氣,沼氣通過管道輸送到廚房做飯.政府還要補貼一部分,水泥啦,燃氣竈什麼的,也都是政府給的.農戶就是打個坑,那個也不用多少錢."
  除了這些節能減排措施,這裡的人們植樹造林意識也很高,整個涉縣的森林覆蓋率超過百分之五十.在沙河村,高大的洋槐,梧桐隨處可見.段翠梅對這裡綠樹成蔭感到非常欣慰.
  段翠梅:"這個是村民自發的.很有意思.老百姓在院子里,房前屋後栽個樹,一來可以乘涼,二來,木材也可以利用起來.不會亂砍的."
  朴實,勤儉,是段翠梅對老區人民最深刻的印象.繼承了紅色根據地的優秀傳統,沙河村村民過著簡單知足的綠色生活.牛元坡談起他的生活總是津津樂道:"除了(村)書記,大隊的事務以外,安排工作完了,我還種有八畝地……忙得過來,我也不愛睡懶覺,早上4點多就起來(下地幹活),早上7點回來(安排村裡的一些事務)."
  沙河村,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廣播的誕生地,雖然繼續從事廣播事業的人已經很少了,但是這裡的人們以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對工作的積極態度,延續著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少取,多予,在提高自身生活質量的同時,遵循自然法則,在這個綠樹環繞的山村中,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qfciwknh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